內容來自sina新聞

美刊中國一些年輕人不願工作 選擇待在傢裡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道 外媒稱,根據中國國傢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開始減少。

  據美國《彭博商業周刊》9月16日報道,31歲的約翰·劉是哈德森國際公司的創始人兼業主。這是位於中國南方的一傢給陶瓷玻璃上色和貼花的小廠。他陳列室裡的產品中包括瞭為"拉爾夫·勞倫"和"凱特·斯佩德"等知名品牌制作的著色香水瓶。

  劉200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與來到他廠裡生產線打工的那些二十多歲、甚至隻有十八九歲的工人相比,他年長不瞭多少。然而,中國的世代間隔已經被嚴重壓縮,劉發現自己與比自己年輕10多歲的工人之間存在巨大的期望值落差。他說:"我畢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需要立刻找到一份工作賺錢。但現在中國的生活水平有瞭迅速改善,年輕人不需要靠辛勤工作來謀生,許多人可以依靠父母養著......許多90後無法忍受這種重復勞動,因此他們選擇待在傢裡,或者從事非常簡單的收銀員工作,盡管收入會少一些。"其結果便是小工廠"越來越難找到工人"。

  報道稱,正如《經濟學傢》周刊曾經指出的,中國"辛苦攀登山峰"的時期已經過去。然而正在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口統計數字。今天精通互聯網的年輕工人們有著各種不同的想法以及比他們的前輩更高的期望值,而且這種期望值不僅僅是在報酬方面。中國珠江三角洲幾傢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說,為瞭應對演變中的勞動力隊伍,他們現在必須提供更優厚的條件來吸引和留住工人,否則的話就要尋找自動化生產的機會。

  協和陶瓷公司總經理凱文·張說:"在上世紀90年代,如果你在街上掛出招工啟示,會有幾百人湧來應聘。10年前如果你掛出牌子,還會有一些人來應聘,但不是那麼多瞭。5年前如果你掛出牌子,幾乎連一個人都不會來。今天你得主動去找人才行。"張在中國南方經營兩個生產陶瓷貼花的中型工廠。與劉一樣,他看到瞭明顯的世代差異。他說:"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工人一般隻受到有限的教育,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國傢還很落後,幾乎沒有跟外部世界的接觸。那些80年代出生的工人掌握更多專門技能,但他們的就業嚴重依賴於某個特定行業。而90年代出生的人甚至不想工作。連許多有大學學位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獨生子女被慣壞瞭,他們通常住在父母的傢裡。他們是非常不穩定的勞動者。"

  張聽起來有些吹毛求疵,但他並沒有完全誤會勞動者的新態度。他說:"我可以看得出他們不想幹制造業這一行。這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如果他們連傢都得不到,他們怎麼能幸福呢?"他指的是中國具有爭議的戶口制度,這種居住許可制度禁止眾多流動勞動者在工作地購買公寓紮根下來。意識到中國勞動力隊伍的不斷演變--成本低廉、要求不高的勞動力供應源源不斷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瞭,張表示自己現在迫切地想"探索制造流程的那些部分可以實現自動化"。

  圓環傢具廠老板佈魯斯·李長著一頭濃密的卷發,喜歡做出誇張的手勢,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很多。他不願把自己的年齡告訴別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妻子,因為他不希望自己顯老。但是50多歲的李從事這個行業的時間長得足以讓他閱盡中國傢具制造廠商的興衰沉浮。他說,如今,隨著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歐洲需求的走軟以及不利的人民幣匯率,要想繼續在傢具行業裡混都需要一番掙紮。他說:"但是沒有回頭路。"聽起來頗有幾分英文名與他相同的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口氣。

  李剛剛把自己的工廠從租金高昂的深圳遷到瞭內陸城市惠州。傢具制造不適合自動化,因此他一直熱衷於留住自己手下經驗豐富的工人。異於常理的是,他更喜歡雇用年齡稍大些的工人,他的一線工人年齡都在30到50歲之間。為瞭順應工人們變化的期望值,他現在允許他們把傢人接來一起住在集體宿舍裡。他還給重要員工買瞭嶄新的本田電動自行車,以誘使他們在工廠搬遷後繼續追隨他。他說:"你需要有長遠眼光。從長遠來看,把多一些的錢花在提供良好的食物和優越的條件上面,以此留住員工,而不是不停地花錢尋找和培訓新員工,這樣很可能會更省錢。"

  報道稱,圓環傢具廠的福利待遇在中國仍屬另類。不過,工廠老板不能輕視工人的意識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編譯/曹衛國)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3-09-22/09003583818.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盧冰宜身硅爍村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